讨论 工作手记 被“体制化”是公务员最可悲的特点,一言一行都带着“不思进取”的特质

被“体制化”是公务员最可悲的特点,一言一行都带着“不思进取”的特质

百家 发表于    阅读:170    回复:0

一位退休的正处级领导说,被“体制化”是公务员最可悲的特点,一言一行都带着“不思进取”的特质……
一、莫名的优越感--老子工作天下第一。
你有没有过这种类似经历:你的前辈马大姐“跟你聊天,说起最近儿子谈了个女朋友。马大姐感叹随即道:“这姑娘啊,人勤快长得也乖巧,就是有一点,在一个什么公司上班,哎呀干得再好有什么用,编制都没有,还不是个打工的!”
这就是了。许多人在体制内待久了,对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甘之如饴,对这铁饭碗充满深深的优越感。在他们看来,在外面那些外企私企里干得再好也不过是个“打工仔”--公司随时会倒闭,资本家又压榨,你要老板的钱老板要你的命,一个不顺眼就会被裁员。
满招损,谦受益,这正是走向被“体制化”的第一步:傲慢,闭塞。
二、特别的现实:“为什么要努力?反正不努力也可以过得很好呀!"
"既然体制内是最好的工作,而我已经得到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像我身要私企、外企的同学那样,辛苦考证考学历、加班熬夜做项目?"
"我又不像他们,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保住工作。我的工作稳定不会丢饭碗,并且工作内容没太多挑战性,简单到我不需要更新知识面也能简单应对,何必还费那个神?""其次,考了证、学历提升,我也加不了工资、得不到提拔。而且看书学习多麻烦,还不如睡睡懒觉逛逛街,慵懒自在又快活,这日子多安逸!"放弃自我提升的人,会在日复一日的堕落中江河日下”。长此以往,谈吐哪能不庸俗,气质哪能不油腻?
三、混资历和职级
体制内拿多少工资,取决于你多少年工龄、处于哪个级别,这些都是文件给规定死的,具体到几毛几分。像企业一样实行多劳多得显然不太可能。可人总得有个奋斗目标呀,失去了“钱”这一参照物,体制内能表明“混得更好”的征兆,唯有往上走了。
可是,如何才能早日提拔?如果提拔升迁这门学问简单到仅凭能力说话,那今天这篇文章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别的不用说,基层领导职数少、人脉关系网错综复杂,这两项就足以让许多资历一大把、年轻时也热血奋斗过的前辈逐渐灰心丧气。既然提拔无望,干起活来自然也失去了动力。
这也是体制内有那么多善于推诿的“老赖”的原因,他们把提拔的分量看得太重太重,以至于丢失了那份理想,忘记了这份工作的根本使命。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