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重庆市委召开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市委书记袁家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万州区、南岸区、永川区、大足区、忠县、彭水县、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市科技局、市水利局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以下是发言摘登。
城景交融映平湖。万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打好稳进增效组合拳
跑出农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 卢红
万州区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争做新时代山区库区现代化排头兵。上半年,一产增加值增速全市第8,二产增加值增速全市第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市第5,粮食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综合评价分别为全市第1、第7,经济报表全市第5、保持A档。
一、细化工作举措,抓重点提质效。坚持产业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兴农,做深“土特产”文章。一是转变方式,建成高标准农田71.7万亩,在全市率先构建生态猪、经果林种养循环大格局。二是拉长链条,引进中储粮发展粮油储备及加工,集聚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32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5家。三是科技支撑,建立“数智大脑”形成生猪、柑橘产业“一张图”,取得生猪养殖技术等国家专利2项。四是品牌引领,市级以上农业品牌、绿色优质农产品总数领跑全市,6届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带动库区10个区县销售135亿元。
二、强化政策供给,抓保障增动能。发挥政策乘数效应,实现层层放大。一是提高含金量,获得国家绿色种养循环试点等14块国家级招牌,争取中央财政资金5亿元。二是激发原动力,建成6个区域性强村公司,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占比达到95%。三是组合金融包,推行重点农业产业金融链长制等机制,为市场主体放贷6亿元。
三、突出考核评价,抓激励促落实。坚持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推动闭环落实。一是夯实基层基础,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12个,提升“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实效。二是开展赛马比拼,围绕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等动态亮晒比拼。三是加大督查问效,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零容忍,大力解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
晴空下的南山植被茂密、郁郁葱葱。(资料图)崔景印 摄
园区强基 产业固本 项目为王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南岸区委书记 许洪斌
永川城市风光。永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永川区委书记 张智奎
永川区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制度创新,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上半年GDP增长8%。
升级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枝。构建科技创新“1356”工作体系,提前完成科技型企业培育全年任务,技术合同登记额增长5.85倍。实施技术改造专项行动,上半年工业技改投资占比57.7%。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长城生产长城炮、坦克300等新能源车型,雅迪发布5款高端新车型;新泰机械“超高压复杂油气井关键装备”,成为世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产品。
发展战新产业,以沃土植新树。深化“四链融合”,创新“研究院+基金+产业园”发展路径。与国家铁路局、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共建全国首个国家级铁路创新研究院,建设集研发、生产、维修等于一体的综合基地。与钢铁研究总院、达迈科技合作,共建高性能合金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与中国机械研究总院签约,共建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建设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与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合作,共建西部电影科技创新中心;央视《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点赞永川“打造科技影视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西部科技影视城”。
布局未来产业,引良种育新苗。实施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发展新能源产业,引进氢能重卡等项目。发展空天信息产业,腾盾等在永建设大型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发展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新领先(重庆)生物医药新获6个新药临床批件;成功转化国家一类抗癌新药等成果。
大足石刻宝顶山石窟第8号——千手观音龛。罗国家 摄
聚焦特色 持续发力
推动经济发展稳进增效
大足区委书记 陈一清
长江江心绿岛-忠县皇华岛(重庆)。(资料图)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为全市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贡献忠县力量
忠县县委书记 李电
忠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半年GDP增长7.2%,二季度经济报表获评A档。
一是壮大乡村产业。招商引资强龙头,引进银岭冷链物流、金沙河面业等龙头企业,上半年柑橘类出口居全市第一,建成西南地区最大面条加工基地。重点项目促投资,建立重点项目“四专周赋色、月推季考核”机制,150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投资完成率同比提高14.6个百分点。改革突破增动能,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发展“强村公司”199家,获评第一届重庆市改革创新奖银奖,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90%。
二是推进乡村建设。守护生态固底板,建成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获评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9个镇街建成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基础设施补短板,统筹城乡“五网”建设,成为全国首批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示范创建锻长板,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三是创新乡村治理。突出党建统领,落实“141”基层智治体系,创建网上民生实事“七办”机制,收集办理民生实事3000余件。强化数字赋能,建成智慧森林防火系统、水库运行智慧管理平台,实现170万亩林区、103座水库数字监测全覆盖。维护平安稳定,落实防汛救灾“八个必须到位”,“7·11”特大暴雨实现人员零死亡,实施信访工作“三查四化解、一控两处置”机制,建成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以一域平安助力全市大局平安稳定。
第十二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现场。(资料图)赵勇 摄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更好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彭水县委书记 石强
鸟瞰西部(重庆)科学城 。雷键 摄
以高水平项目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稳进增效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聂红焰
万盛经开区风光。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供图
探索新路径 激发新动能
奋力建设全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示范区
万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 袁光灿
万盛经开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建设全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示范区。2023年度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获“优秀”档次、位列第三。今年上半年,GDP增长8.1%,税收收入增长22.8%。
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园区改革,迭代打造“231”现代制造业集群,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新材料产业产值均超过110亿元。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703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46.2%。建成智能化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22个,万盛福耀公司成功研发全国首款集成5G天线智能玻璃。
二、城乡融合探索实践,倾力打造绿色生态幸福城。推动采煤沉陷区、工矿棚户区、老旧小区一体改造,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3个,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实施关闭煤矿涌水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全区森林覆盖率61.16%,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主城都市区第一。推动体旅融合发展,新增2个4A级景区、1个网红景区,上半年举办全国性及市级体育赛事12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3.69%。
三、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夯实基层治理“硬底盘”。切实防风险、守底线、保平安,连续9年获评全市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先进区县,1起岩体崩塌成功避险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建成区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镇街“141”基层智治体系全面运行,形成“黑山谷候鸟党支部”等党建统领网格治理品牌。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坚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 明炬
市科技局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攻坚关键领域改革,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上半年,全市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475.6亿元;新增科技型企业6009家,首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96家。
一是对标顶层谋划。对标落实党中央和市委科技体制改革工作部署,把握我市科技体制改革“减、激、放、活”阶段性任务特征,在“活”上下功夫,谋划科技体制改革4.0版本,布局科研计划改革等5大攻坚,累计谋划改革需求35项。对标落实党中央和国家部委改革文件,推动改革试点14项,实施科技改革政策12件,强化制度支撑。
二是创新实施机制。建立“三个一批”重大改革牵引机制和“一图一表一报告一评价”闭环推进改革体系,季度“晾晒”攻坚成效,攻坚任务全速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科创载体共建共享机制改革已完成指标任务,局系统政企分离改革攻坚完成一期任务。
三是强化问题导向。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改革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牵头项目数量、获得财政资金、投入资金占比均超70%。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梳理未来5—10年科技创新突破口,实施“5+8”重大(重点)科技专项。围绕补齐成果转化短板,开展“政银联动服务企业创新”改革试点,实施《重庆市种子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围绕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实施引才计划,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市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40岁以下参研人员占比达67%。
水网为纲 项目为王
全力推动重庆水利高质量发展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江夏
市水利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提速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水利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1—6月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07.5亿元、同比增长55.2%,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落实到位中央资金超210亿元,创历史新高。
一、坚持规划为先,全面谋划现代水网。高质量编制《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并组建8位院士领衔的水利专家委员会对规划把脉问诊。提速“一核两网·百库千川”水利建设行动,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一核多点、三塔五引、多源互济”现代水网布局,力争到2027年渝西水网主骨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现代化水网基本建成。
二、坚持项目为王,全速冲刺水利投资。狠抓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建立水利滚动项目储备库,加快投资规模达1800亿元的1664个工程建设,持续开展投资“赛马比拼”,坚持周旬调度。全面推进党建进工地,建设管理“两手抓”,巴南观景口、梁平左柏水库荣获“大禹奖”,渝西水资源配置等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52亿元,超序时进度20%。
三、坚持改革为要,全力积蓄发展能级。率先出台省级水利投融资改革措施,探索开展WOD投融资试点,创新建立“水利渝融通政银企直通车”,吸引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同比增长58%。深化央地合作,引进中交集团在渝组建水利水电全国总部,已签约项目604个。积极融入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旱灾害防御”初步形成小流域山洪“四预”能力,“河长管河治河”贯通三级治理中心。
来源:重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