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宁静 作者:易炼红 (2000年)
时间:2024-04-26 23:09:28
分类:经典讲话
![图片]()
守住宁静
作者:易炼红
(2000年)
写这个题目,并非完全是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一名句的启示与鼓舞,而是由一种愈益清晰而强烈的内心愿望所使然。对于一个意欲在学术沃土上有所耕耘、有所收获的人来说,守住宁静本身应该成为一种自律和追求。这里所说的“宁静”,主要是指心态的平和、稳定和安详,同时也包涵有对名利的超然。我认为,这种“宁静”之于治学者来说,是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那些大学问家们无一不具有渊博的学识,而其渊博的学识又无一不是借助于广泛的阅读(包括对世事的冷静观察和体味),日积月累而成。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疏于阅读的人能有华章问世,能有高论示人。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登高望远、广引博征、触类旁通、左右逢源,才能厚积薄发,立自家之说,论自家之言。读书是无止境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可见阅读是治学者每天必须的基本功课。而阅读需要静心,心不静则读不懂,看不进。治学者学而不思,如同食而不化,不仅难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甚至难以弄清所读文字的要义。故治学者应对所研究的问题深入思考,苦苦求索。思索需要凝神,凝神则有赖于心境的平和与思绪的专注。心烦意乱、浅尝辄止是不可能抢贝于学海,摘果于书山的。思索越深,感悟越多,学问也就越大。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术宝库永远是向那些勤于思索的人敞开的。冥思苦索,终有一得,于是把悟出的道理、生出的见解用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治学者的创作过程。创作是治学者推陈出新、著书立说的重要阶段,同样需要专注和忘我。倘若治学者不能全身心投入创作,精品佳作是断然不能出现的。既然立志于学向就应痴心不改,百折不挠,抱定“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达目的誓不休”的信念和决心。如果总是左顾右盼,见异思迁,或者一遇挫折就垂头丧气,稍有成就便飘飘然,结果都会成不了大器。那些著述等身、成就惊人的大学者,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当首推其执着的治学精神。我们当然不是主张治学者可以毫不在乎名利,在学术研究上追求成名成家是应该肯定和鼓励的。但是,治学者决不能为名所累,为利所使。一个一门心思追逐名利的人,是难以展翅于宁静而广阔的学术高空,自由而惬意地飞翔的。守住宁静,就要耐得住寂寞。治学者要有“十年寒窗无人问”的决心和勇气,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毅力,不为外界的歌舞升平所诱,不为他人的掌声鲜花所动,甘于沉寂,理头治学。若能做到这一点,“在沉默中爆发”的日子终将到来。易炼红,男,汉族,1959年9月出生,湖南涟源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教授。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委员,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76.08—1978.09 湖南省涟源县桂花公社知青1978.09—1982.07 湖南师范学院政治系政治专业学习1982.07—1984.08 湖南省邵阳基础大学教师1984.08—1987.07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硕士研究生1987.07—1992.01 湖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教师1992.01—1994.09 湖南省委党校科技教研室副主任
1994.09—1995.09 湖南省委党校校长助理
1995.09—2000.07 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2000.07—2004.05 湖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正厅级)
2004.05—2011.11 湖南省岳阳市委书记
2011.11—2011.12 湖南省委常委、岳阳市委书记
2011.12—2013.05 湖南省委常委、秘书长
2013.05—2017.07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2017.07—2018.05 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
2018.05—2018.07 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
2018.08—2018.10 江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省长、代省长、党组书记
2018.10—2021.10 江西省委副书记,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2022.01—2022.12 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